【上海科技进步奖】— 焊接领域传喜讯

发布时间:2020-05-26  阅读次数:2139

 5月19日上午,2019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上海展览中心召开,隆重表彰为上海科技创新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本年度共授奖308项(人)。        

上海焊接领域喜报频传,除了小编前期报道的一等奖,还有二等奖,让我们再来一睹风采吧:  

1、《重型燃气轮机核心部件激光净成形再制造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得二等奖 主要研制单位:上海大陆天瑞激光表面工程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学等。主要完成人:陈江、冯凯、李雷、朱朝军、林刚、曹胜彬、钱余昕、姚成武、崔世荣、吕安斌。  

2、《运载火箭贮箱智能焊接装备与工艺》项目获得二等奖 主要研制单位:上海航天精密机械研究所,江苏北人机器人系统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学。主要完成人:杨长祺、李中全、陈华斌、林涛、郭具涛、马宏波、钟珂珂、李来平、倪加明、郭敏。

——获奖项目简介——  

01《重型燃气轮机核心部件激光净成形再制造关键技术及应用》   

重型燃气轮机机组因清洁、高效、可调峰运行,在电力行业中的作用无可替代。其核心部件在高温、高压、高速等极端环境下服役,易产生损伤而影响机组稳定运行,甚至造成安全事故。我国不具备核心部件维修能力,维修业务长期被国外原制造企业垄断,原厂强制采用备件更换,不进行损伤件修复,维护成本高、周期长,这意味着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一环受制于人,存在被“卡脖子”的风险。

面对国家和行业迫切需求,以上海闸电燃机发电厂GE 9E重型燃气轮机核心部件修复需求为契机,上海交通大学激光熔覆团队联合上海大陆天瑞激光表面工程有限公司、上海电机学院、上海闸电燃气轮机发电有限公司、浙江浙能镇海联合发电有限公司等单位组成产学研用团队进行技术攻关,采用激光净成形再制造技术对9E重燃机组轮毂榫齿、透平缸等核心部件进行无余量精密修复。  

通过项目实施,实现了世界首例重型燃气轮机核心部件的激光再制造,打破了国外换件维修的垄断模式,维修周期缩短80%,维修费降低90% 。项目成果已在上海闸电燃机发电厂、浙江浙能镇海联合发电有限公司重型燃气轮机轮毂榫齿、透平缸等核心部件维修中成功应用,累计完成6台套GE 9E型重型燃气轮机激光再制造,有力支撑了电厂的安全运行和生产。近三年累计实现新增产值3.57亿元,新增利润3600万元,节支总额5480万元。为我国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型燃气轮机核心部件激光再制造提供了技术支撑和人才储备,社会效益显著。

02《运载火箭贮箱智能焊接装备与工艺》  

作为航天运输系统的主承力结构,贮箱是影响运载火箭安全性和可靠性的核心部件。面对航天“多型号并举、高密度发射和应急快速就位”的任务部署,局部自动化、高人工依赖的传统焊接模式已难以满足新形势下高质、高效、高可靠性的生产需求。在各级项目支持下,经过近十年联合攻关,自主研发了贮箱箱底焊接智能装备与配套工艺,突破了传统焊接模式对贮箱制造过程效率和质量的双重制约。  

项目研制的运载火箭贮箱箱底TIG智能焊接装备、箱底法兰智能焊接装备及工艺智能优化设计与过程自适应控制等技术成果,整体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项目成果已应用于CZ-2、CZ-4、CZ-6型号贮箱产品生产,焊接一次合格率提高到99%以上,产能提高55%,满足了贮箱制造高柔性、高稳定性与过程自适应控制的需求,改变了长期以来依赖人工经验调整与生产过程无法透明化管理等现状,保障了运载火箭贮箱的制造进度与制造质量,获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本项目成果还应用于包括卡特彼勒(中国)机械部件有限公司、无锡华光轿车零件有限公司、上海楷新机器人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等单位,促进了这些单位的技术提升和制造装备的升级换代,对于焊接领域的智能化转型起到了强有力的辐射作用。针对材料连接领域对装备提出的新要求,研究多系统耦合与集成控制、高柔性装夹与精确定位技术,可进一步提高焊接装备的使用性能,在工程机械、汽车、船舶、兵器等重大装备领域实现推广应用,有力带动了机器人系统在装备制造过程中的广泛应用,为上海高端装备智能焊接领域提供了重要支撑。                                  

编辑:学会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