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共同守“沪” —上海市焊接学会理事单位在行动(八)

发布时间:2022-04-26  阅读次数:1272

三月以来,面对肆虐疫情的挑战,上海市焊接学会理事们所在的单位,一手抓抗疫,一手保运营,坚守在抗疫生产第一线。

 

上海市焊接学会理事单位上海锅炉厂广大党员、干部带领员工“逆行”返厂,800余人实行封闭管理,坚守岗位,用实际行动践行上锅“人品、精品、卓越”的价值导向,为“共创蒸蒸日上的生活”而奋力拼搏。

 

工艺处(一):“逆行”返厂保生产

根据区域疫情防控要求,厂区需进行封闭管理,3月14日,工艺处副处长、上海市焊接学会会员李路阳,带领员工朱沪疆、杨雨亭、顾为民等人在做好个人防护后“逆行”返厂,加入“防疫经营”两手抓的“大潮”中。这支由党员领导干部组成的“先锋队”,在积极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还承担起了跨专业工作“万金油”角色,有人顶替车间机加工工段居家办公同事做起了“临时工”,有人紧急自学成材做起了“检查工”,有人跑上跑下做起了电脑外送“搬运工”……

 

一面鲜红的党旗、一张简易的行军床、一床暖和的棉被,筑成了防疫经营的战斗堡垒。“疫情不下线,我也不下线”,他们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工艺处(二):线上线下发力打好工作组合拳

 

每天清早技术部工艺处办公群里的“小广播”开始公告当天的工作事项,这也是工厂实施封闭管理后,工艺处形成的新的工作机制。工艺处处长、上海市焊接学会理事傅育文每天上午8:30主持召开每日例会,传达公司防疫工作要求,部署部门工作任务。

 

虽受疫情影响,大家不能面对面办公,但也为工艺专家留出相对独立的空间仔细思考各类技术细节。比如制定某试验件的方案中,各专业人员分工明确,有人绘制模具图、有人搜集各类文献、有人与镀镍厂家交流成本与周期……再经过2个多小时的视频讨论,各类信息得到了有效互通,下步工作行动项清单也进一步明确,为后续新产业市场的开拓奠定了基础。

 

越在困难时期越要咬紧牙关。下一步,工艺处将进一步衔接好线上线下工作,更好地打好工艺服务的组合拳。

 

订单管理部:服务客户“不暂停”

面对上海疫情的“倒春寒”,订单管理部根据公司“防疫经营两手抓”的要求,动员党员干部、核心骨干响应党委倡议,确保服务客户“不暂停”。

 

无论是居家线上办公,还是驻厂线下工作,订单管理部销售、计划、项目及服务四个条线的员工开足马力,白天对接客户沟通情况、了解需求,晚上视频会议对接任务、商议方案,有序推动各项工作按原有节点进行。

 

其中,不少干部党员克服困难驻厂办公,如项目处副处长齐继昂从3月15日起就驻扎在办公室,持续跟进部门跟踪项目,倾听客户需求并及时给予反馈;项目室副主任陈臻在疫情防控条件允许下选择了“逆行”回厂,协调处理多个项目的交货事宜,确保项目执行节点。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部门目前各项工作不断不乱、有序推进。

 

 

电厂服务部:服务电厂“不打烊”

 

在疫情管控下,电厂服务部有一批党员、骨干在得知全厂封闭管理的情况下,为确保“项目问题有人管,电厂急件有人接,备件运输有人发”,自发逆行回厂,驻厂办公,真正做到疫情之下“电厂服务不打烊”。

 

这9名驻厂人员都来自于“24*365”紧急服务党员突击队,承担着各大电厂的改造及应急备件的服务任务。而在这一刻,面对着这波疫情给项目带来的严峻考验,这支突击队又一次抢在第一时间冲锋陷阵。

 

为确保备件及改造项目有序进行,落实10多个项目的设备供货,不耽误21个紧急项目的节点要求,突击队驻厂反复与业主沟通协调,在公司产能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情况下,尽可能确保生产供货。

 

 

采购部:五天30人“逆行”到岗保用料

短短五天时间内,采购部符合防疫要求的员工在小区解封后选择了“逆行”回厂,这支保障公司生产用料的攻坚队也从8人扩充到了30人。

 

3月19日的下午2点,仓储团队接到了供货商的电话,“有一批管材于今天傍晚即将送至上锅”。料工立即仔细核实材料规格、数量、牌号,并联系好涉及卸货清点工作的各环节人员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快到傍晚,送货车辆如约而至。在对货车进行各项防疫措施后,仓储团队的员工们开始了紧张的卸货工作,期间行车工的电铃声、引钩工的吹哨声为疫情下的上锅增添了一抹灵动的生机。

 

当装卸工作完成时,天空已从落日的余晖变成了寂静的漆黑。此时,收工的仓储团队才想起了自己早已饥肠辘辘的肠胃,匆匆忙忙回到办公桌前和休息室里用起了晚餐。

 

 

制造部:生产进度“抢回来”

根据公司“防疫 经营”两手抓的要求,制造部有序组织好人员“驻厂”“居家”办公,在满足防控要求的情况下,最大限度抢回因疫情耽误的生产进度。

 

期间,不少员工主动请缨加入驻厂办公队伍。有孩子才几个月的新手奶爸、子女被“打包”送至爷爷奶奶家的双职工夫妻、带药上阵的慢性病员工等等,他们克服了种种困难,守护好他们第二个“家”。

 

 

容器车间:千方百计跑出生产“加速度”

连日来,容器车间不少员工冲锋在第一线、战斗在最前沿,在做好个人防护措施的同时齐心协力保障车间产能。

 

人手不齐如何提效率?高速转机床工李道成、史兆旭利用数字化程序制作专用工装,既节省了人工计算尺寸的时间,又避免了因人为因素可能产生的误差;同时他们对刀具、设备、数据进行事先预判,并将质量责任明确到每道工序,进一步提高了产品质量,有序推进了生产进度。遇到生产瓶颈怎么破?在中心筒、集箱管接头加工过程中,金工一班钱舒根主动出击,联合兄弟班组共同攻关,总结出了多套针对不同设备加工不同产品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除此以外,车间不少党员在承担自身生产任务的同时还接下了不少后勤保障工作,协助安排好驻厂员工的吃、住,志愿服务核酸检测等。

 

虽然疫情给城市按下了“暂停键”,但车间的生产却跑出了“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