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科技工作者风采 │ 记上海市焊接学会杨上陆理事

发布时间:2023-10-28  阅读次数:1144

上海市焊接学会全媒体特别推出《焊接科技工作者风采》宣传活动,拟营造学先进事迹,做先进焊接人的氛围。从本期起,我们将分期对学会优秀理事、会员进行推送。让我们一睹他们的风采。

 

 

杨上陆博士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激光制造学科带头人,中国科学院高层次人才获得者,激光智能制造技术研发中心主任,上海市全固态激光器及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焊接学会和上海焊接学会理事,上海市焊接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光学学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和美国焊接学会高级会员,美国激光学会终身会员,中国激光加工专委会委员,美国爱迪生发明奖国际评委。
其研究领域主要包括:1)激光智能制造;2)先进焊接与连接;3)制造过程的传感与控制。
先后获得通用汽车“Individual Excellence”,2016全球百大研发科技奖(2016 R&D Award),2017全球百大研发科技奖入围奖(2017 R&D Finalists),2018 Laser Focus World Innovators Award-Platinum-level Honoree,2019上海市优秀技术带头人, 2020 Laser Focus World Innovators Award: Bronze-level Honoree, 2022 Laser Focus World Innovators Award: Silver-level Honoree,2022年全国颠覆性技术大赛总决赛优胜奖、2022年全国创新创业大赛优秀企业奖,第五届中国先进技术转化应用大赛总决赛优胜奖,上海市首届专利运营大赛潜力价值奖(最高奖),美国焊接学会A. F. Davis Silver Medal Award,Berthold Leibinger Innovationsprei创新入围奖。研究成果两次被美国工业界和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评审为“Industry-nominated technology breakthroughs of NSF Industry/University Cooperative Research Centers”,并被收录入美国自然科学基金会年刊中 (2009/2012年),任《Metallurgical and Materials Transactions A》和 《Metallurgical and Materials Transactions B》的 Key Reader,
<<中国激光>>编委,入选2023年中关村论坛百项新技术新产品榜单。发表SCI文章50多篇,参编2本书籍。
申请发明专利150多项(已授权82项,其中美国、德国、日本专利62项),其中10项发明技术应用在通用汽车、宁德时代、吉利集团、威唐工业等公司。他带领团队所开发的牛顿环®铝合金电阻点焊、“多合一”铝硅镀层热成形钢激光焊接、零间隙镀锌钢板激光焊接(工业界首次)等创新技术为行业难题提供了先进的系统性解决方案。
 

杨上陆一直坚持应用是检验技术好坏的唯一标准。他经常对年轻工作者和学生说:“做应用基础研究及产业化技术开发需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只有做好应用研究才有可能突破核心关键技术”“科研工作者一定要走出实验室,下车间、上产线,一定要把科研成果用到祖国大地上去。”杨上陆常常带领团队前往生产一线,了解工业界的真问题、真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科学研究,以应用基础研究为基础进行技术发明和专利群布局。过去6年多时间,杨上陆已经走访了上百家企业,走访过程中坚持与一线科技工作者和工人交流,了解企业所面临的难题。他在培养年轻科技工作者和学生坚持采用“以战养兵”,选题都是来自行业真需求,要求年轻人在一个方面上坚持3-5年。通过对实际问题理解和研究,培养年轻人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技术应用难点有一定的认识,培养他们的体系化能力。

杨上陆常说:“我们做应用技术研发的人,一定要让成果到产线上接受用户的考验。”

 

 

工业生产中常常伴随着复杂的不确定因素,和实验室稳定的环境有着巨大的差别。很多时候,实验室验证成功了,但是到了生产现场却频频出问题,失败总是长时间伴随着研究全过程。杨上陆认为:必须要给团队成员试错的机会,失败是应该被宽容的,因为真正的大创新必然伴随着巨大风险,“宁要光荣的失败不要平庸的成功”。铝合金难以电阻点焊困扰了工业界30-40年,为解决这一问题,杨上陆组建了一支以年轻人为主的攻关团队。团队在开发牛顿环®铝点焊技术过程中最初遇到的一个难题就是:电极帽在产线上就遇到了加胶点焊时焊接质量不稳定的难题,因为生产中的涂胶通常不均匀,并且冬天低温下胶水的流动性大幅降低,有时候就出现焊接过程不稳定甚至炸枪现象。这个情况使得没有应用经验的年轻团队成员颇受打击。杨上陆就鼓励成员们应有不怕失败迎难而上的精神,最终在团队齐心协力之下,经过大量的焊接试验之后,终于总结出了一个适合牛顿环®电极帽加胶点焊的工艺方法,为这个科研成果的产业应用铺平了道路。经过5年多的努力,如今,团队所开发的牛顿环®电极铝点焊技术已可以实现不同铝合金的高质量连接,被广泛地应用于汽车、储能、半导体等行业。

 

 

团队最新研发的“多合一”铝硅镀层热成形钢免去镀层激光拼焊的专用焊丝以及工艺技术实现了高速拼焊条件下的高质量连接,完成了六家主流钢厂材料的测试。在世界公开报道中,这是第一个能够实现各种铝硅镀层热成形钢无须去除涂层可直接激光焊接的创新方案,已实现批量生产和规模化应用。同时,使用该技术焊接的汽车拼焊门环件也通过了相关的技术测试。这个技术的成功应用突破了主流方法需要去除涂层,推动了我国新能源汽车和汽车用钢的发展。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和激光智能制造技术研发中心简介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成立于1964年5月,是我国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激光科学技术专业研究所。发展至今,已形成以探索现代光学重大基础及应用基础前沿、发展大型激光工程技术并开拓激光与光电子高技术应用为重点的综合性研究所。

激光智能制造技术研发中心目前有职工和学生28人(职工17人,具有博士学生11人,其中正高2名,副高7人,研发工程师9人),团队一直以来以解决业界所需和应用到工业为科研的出发点和终点,以通过技术持续创新和为社会创造价值为理念,不断探索,持续创新,聚焦航空航天、船舶、核电、汽车、轨道交通等“高、精、尖”制造领域,针对新材料、难加工材料为基础的轻量化高性能结构制造所需,开展应用基础研究,突破激光制造和先进连接中的核心关键技术,开发高端装备,构建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新结构的激光制造技术新体系,为行业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实现1+N产业技术带动行业发展和辐射,已实现数项技术规模化应用,赋能传统产业升级和助力新兴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