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全国科技活动周 (三)| 浅谈超高层建筑复杂钢结构加工技术
发布时间:2024-05-26
阅读次数:785
伴随国内城市的发展,已有越来越多的超高层建筑建设完成。超高层建筑大多会采用钢结构,其结构的主要类型为核心筒-外框筒,例如宝钢建科(宝钢钢构)参与建设的上海中心大厦、中国尊等,这类超高层建筑的构件类型主要由巨柱、环带桁架、伸臂桁架、框架梁、楼面梁等钢结构组成。还有少量的超高层建筑采用密柱斜交网格钢结构,如宝钢建科(宝钢钢构)参与建设的深圳华润总部大厦,这类超高层建筑内部无核心筒,空间利用率更高。
不论采用哪种结构形式,超高层建筑钢结构的特点都是材料强度高、钢板厚度大、构件形式复杂,具有较大的技术和质量控制难度。
一般来讲,钢结构件的生产从合同签订以后,主要有以下几个工序:深化设计→加工工艺→下料→钻孔→零部件装配焊接→构件装配焊接→抛丸油漆→打包发运,其质量控制也是贯穿整个工序。
一般来讲,从事超高层钢结构生产制造的企业应具备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主要从公司的组织机构到岗位的人员配备,从制度文件的完整性到执行的合规性等方面予以完善。
钢结构生产作业的关键岗位一般都有资质要求。例如焊工,除了具备特种作业操作证以外,还需要具备相关部门颁发的技能资格证;例如无损检测人员,需要具有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学会版发的认证证书。
所有的设备都需要保证在良好的状态下运行,设备应及时进行保养和日常点检;
对有要求的计量器具应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进行检定,并且登记造册,未经检定的计量器具不得使用;
材料管理主要从采购的技术要求,入场检、复验,材料色标管理,材料移植,余料管控等环节予以严格管理,使材料具有追溯性。
超高层钢结构一般来讲都是非标件,因此生产前要对项目的所有构件类型进行分析、分类,并针对每类的构件加工制定专项的加工工艺方案,加工工艺方案应包括加工工序及质量要求,焊接作业及质量要求,抛丸油漆作业及质量要求,打包、预装等。对于焊接和涂装还需要根据法规标准要求进行工艺评定。
钢结构生产制造中,作业环境对产品质量影响较大。例如,焊接过程风速、雨雪、温度等会产生气孔、裂纹等缺陷;油漆作业温度、湿度会产生漆膜开裂、脱落等缺陷。在作业环境不满足的条件下,应采取措施才能作业。
上海中心大厦(Shanghai Tower),位于上海市陆家嘴金融贸易区,为中国第一高楼、世界第二高楼 ,始建于2008年11月29日,于2016年3月12日完成建筑总体的施工工作。主楼为地上127层,建筑高度632米,地下室有5层;裙楼共7层,其中地上5层,地下2层,建筑高度为38米;总建筑面积约为57.8万平方米,其中地上总面积约41万平方米,地下总面积约16.8万平方米,占地面积30368平方米。
上海中心大厦结构采用了“巨型框架-核心筒-伸臂桁架钢-混凝土”抗侧力混合结构体系。巨型框架结构由8根巨型柱、4根角柱以及8道位于设备层两个楼层高的箱形空间环带桁架组成。巨柱为型钢混凝土柱,最大尺寸(5.3×3.7)。核心筒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底部为边长30米的方形混凝土筒体,翼墙厚度1.2米,腹墙厚度0.9米,顶部翼墙和腹墙厚度均为0.5米。主楼沿结构竖向共布置6道伸臂桁架,分别位于2区、4区、5~8区的加强层,伸臂桁架在加强层处贯穿核心筒的腹墙,并与两侧的巨型柱相连接。
上海中心大厦采用的巨型柱为双腹板王字柱,截面尺寸最大达到5.3米×3.7米,材质为Q390,厚度超过80mm。巨柱及环带桁架的装配难度大,焊接变形控制难度大,焊缝拘束度大,通过合理的装配顺序和焊接工艺,以及焊接变形控制技术,确保构件的质量符合项目要求。
上海中心大厦项目是国内最早应用BIM技术应用于项目建设全流程、各专业的超高层建筑。从建筑钢结构领域来说主要分5步予以实施:
上海中心项目,宝钢建科(宝钢钢构)在数字化技术上进行了全方位的探索研究和应用。
宝钢建科(宝钢钢构)率先在行业内应用了数字化的预拼装和数字化测量技术,通过数字化的手段,有效的确保了产品的尺寸。
2019年,凭借上海中心大厦项目钢结构中相关的先进技术应用,宝钢建科(宝钢钢构)也荣获了上海市科学技术奖-特等奖。